菜市場終將被淘汰的論說一度甚囂塵上,但是看歐洲人的菜市場,大多建在寸金寸土的市中心不說,經(jīng)營主體大都還是年輕人……
這些國外朝氣蓬勃的菜市場是怎么回事呢,接下來以日本和韓國為例做以分析。
日本東京筑地市場
日本的筑地市場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農(nóng)批市場,因坐落于日本東京中央?yún)^(qū)筑地而得名,它開業(yè)于1935年,2018年10月6日停業(yè),營業(yè)時間超過300年,比我國古代歷史上的許多王朝的存在時間都要久。
筑地市場面積巨大,相當于68個足球場那般大,日人流量達到42000人,商品交易量達1600噸,成交額達到15.5億日元。
筑地市場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海鮮市場,整個東京乃至周邊地區(qū)的海鮮類產(chǎn)品的輸入和輸出就靠它了。
▲「市場最有名的金槍魚拍賣」
筑地市場的交易形式,如同古董拍賣會,如圖,市場將金槍魚陳列供選,餐館采購叫價,價高者得。
交易拍賣大都在清早5到6點,排得商品后,店員當天可以運回店里做食材。
最有一次金槍魚競拍總共拍賣874條,最高價達到4395999日元,重量達162公斤,折合人民幣25萬元。
日本人愛干凈的傳統(tǒng)是出了名的,所以,日本的菜市場也沿襲了這種風格,雖然是海鮮市場,但是看不到臟水也聞不到腥味。
果蔬處理干凈包裝整齊,賣相極佳
果蔬小捆小量,簡單便捷
胡蘿卜也單根包裝
日本人餐桌上各式醬菜,也是做的賞心悅目
值得一提的是,果蔬、海鮮都是明碼標價,產(chǎn)地不同,品種價格相差懸殊,這種讓人贊嘆的規(guī)格和標準化,以及真空包裝也是獨樹一幟的風格。
除了果蔬海鮮,還有一些手工藝品,楓葉,剝好殼的生鮮,獎斤500一串的和?!?
筑地市場的外圍是游客的天下,攤位都提供餐食。
外圍菜市場不僅僅是菜市場,還是菜食場。
買完菜不用急著回家做飯,當下就能享受到烹飪好的料理。
這種模式我們也早就有了,比如說我們也經(jīng)常會在沿海城市的海鮮市場里買新鮮水產(chǎn),然后去旁邊的大排檔另付加工費,現(xiàn)烹現(xiàn)吃。
韓國首爾廣藏市場
韓國菜市場的餐食氛圍則尤為強烈。
首爾的廣藏市場,一直以來就以五花八門的日用商品、衣料以及傳統(tǒng)小吃聞名于世。
這是在首爾面積最大的市場,距今也有百年歷史了。很多攤主一家四五代都在這里工作和生活。
韓國菜市場,泡菜當然是標配。各種腌泡菜,泡菜餅,當?shù)厝俗约杭依锊辉敢庾?,就會買市場上做好的泡菜吃。
一個這樣的餅賣4000韓元,25塊人民幣左右。你可以一邊吃一邊看韓國大媽攤餅,大媽還負責和你聊天,問你是哪里人,告訴你這個怎么制作。
食物不分國籍,老外也喜歡煎餅